“酷儿”一词,是英语的“queer”,李银河在译介时直接采用了港台的翻译。英语中的“queer”有“古怪的;奇怪的;可疑的”之意,但还有一个作为俚语的意思——同性恋。可见,“酷儿”一词最先出现在性学领域。上世纪90年代起,西方那些在性领域的少数边缘分子,如双性恋者、易装者、虐恋者等,也开始自称为“酷儿(Queer)”。自那以来,“酷儿”理论开始从性学领域中开始传播开来,进入了社会各个领域之中,“酷儿”用来指各个领域中的少数边缘分子。
“酷儿”理论的出现,是以后现代主义为背景的。因此,要理解后现代主义,最关键的是要理解一点:在后现代社会里,生命已经上升到哲学本体论的地位了。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力图依赖于生物学、生态学和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,了解动物在自然和人工提供的环境中的认知情况。
生命上升到本体论意味着什么呢?在这以前,世界总被一些主流价值或意识所控制,凡是不符合主流的价值或意识皆被视为异端,或被打入死狱,总之始终没有获得合法地位。然而,生命一旦上升到本体论地位,生命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,一切都以生命为准绳。随之而来的,必然是意义的相对化的出现。比如,对于不同的人而言,一个事件肯定会有不同意义,此时传统意义上的“主流”或“中心”便消失了,人人都在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解读,虽然没有了“标准答案”,但在后现代社会里,这种现象是正常的,合法的。
可以说,后现代的所有特征,如“反本质”、“反中心”等等,都是由于生命上升到了本体论地位,对传统的主流价值或意义构成了颠覆。再举一个关于博客的例子吧。后现代社会又称为信息社会、后工业社会、网络社会等,在这个社会里,博客成为了人人言说的工具。此时,传统的作家消失了,书籍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博主和博客。在博客里,人人都有言说的权利,享有着话语权,博主变成了作家,博客代替了书籍。人们已经不再读书,取而代之的是看博客。
再比如说男权主义。勿庸置疑,男权主义一直主宰着整个人类。进入后现代社会以来,女权主义开始活跃起来。显然,女权主义的出现,是对男权主义的反动与解构,以打破男人中心的格局,实现性别的“去中心化“。
在教育领域,近年兴起了教育叙事的研究方式。在我看来,这是女权主义渗入课程领域的结果。在父权建立起的话语体系中,话语方式都是理性化的,属于一种“公共写作”。它没有激情与温柔,没有自我与感情,一切都是高度抽象的,概念式的,和冷冰冰的演绎。在这里,日志被看作是“软性的”,“特例的”和“私人的”,当然也是没有理论的。
所谓教育叙事,就是通过教育日志来对教育进行解读或反思。这种教育日志是一种女性自传,一种边缘化和私人化的文本。这种文本或日志的写作,是后现代语境中对传统男性写作进行的反击和解构。
在前面,我主要是在讲后现代主义。可以说,“酷儿“理论是后现代主义背景下出现的一个分支而已。理解了后现代主义,便可以理解“酷儿”理论了——同性恋、双性恋、易装癖、性虐等,都是对传统性学的瓦解。在今天,同性恋已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,性虐爱好者有自己的俱乐部或网站,易装癖也开始大行其道——两年前,武汉的大学生创建了“爱丽丝伪娘团”,男人打扮成女人登台表演,个个看起来如花似玉,一点不亚于女人。对于一些人来说,这可谓是一道“毁三观”的景象(如左图所示)。其实,这不过是一群易装癖的“酷儿“文化而已。随着社会的进步,我们的社会定会越来越具有包容性。
还有一个是性虐。中国人一听到”虐“,就会视性虐为洪水孟兽。对于性虐,李银河用了“精致”“高雅”来形容虐恋,并认为虐恋绝对不是一种疾病,而是一种亚文化现象。“在西方,虐恋是一些中产阶级以上人群才会去玩的东西,有许多精致的道具。在中国也是这样。”其实,性虐文化也在慢慢被世人所接受,且不说许多名星都有性虐造型的照片,而且近年来性虐还与其他文化融合。比如,前两年就有报道称,模特们穿着性虐时装登台表演,让性虐出现在时装秀的T台上,如右图所示。另外,2011年9月,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柴油机厂,一名参加2011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艺术家策划了一场以性虐为主题的行为艺术,吸引了众多参观者。主持人声称供人们欣赏拍照,可以提升审美情趣。你会不会这样认为呢?
总的来说,一个社会有主流文化的同时,也会有一些少数人的文化,这些人便可以称为“酷儿”。不过,我们需要的是尊重与宽容。在广州,每天都有一些人戴着口罩。大热天的,戴什么口罩?或许,有些人因感冒而戴口罩,然而会不会有人是将口罩视为了一种装饰物呢?如果有,这种装饰是不是很古怪?在我看来,夏天戴口罩的人就是某种意义上的“酷儿”。无论怎么说,只要别人没有侵犯我们的自由,我们便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别人。我有一本书稿叫《酷儿视域》,主要是一些杂文和散文的文集。其实,我自己就是一个酷儿,很多东西都不被理解和接受。比如,教师普遍不读书,而我却要坚持读书,在同行眼里成了另类,结果自然是被边缘化,成为了一个“教育酷儿”。顾名思义,这本书稿就是我以一个“酷儿”的视角对周遭世界的思考所形成的文字。
最后,我要说一点。我们对于“酷儿”应该保持宽容与尊重,但是也要认识到一点:后现代社会正在日益平庸化,社会充斥着庸众的大合唱。深刻与深度没有了,取而代的是粗俗与肤浅。后现代主义要瓦解权威,不相信宏大叙事,这可以是有利的一面。然而,当没有了权威后,人人便成了“权威”。 因此,后现代主义最大的缺点就是极端的相对主义,一切都没有了中心,连真理也可能被消解了。对此,我们都应该有所警惕。
扫扫二维码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。
评论